摘要:近两日,我连续推送了有关安徽枞阳发展的两篇小文,引发了不少关注。今天写了第三篇,算是一个总结吧。地方经济的发展,自身努力固然重要,但发展方向的正确决策同样必不可少。枞阳作为安徽的人口大县、历史文化名城,近些年来,在发展的地理方向上犹豫不决,...
近两日,我连续推送了有关安徽枞阳发展的两篇小文,引发了不少关注。今天写了第三篇,算是一个总结吧。
地方经济的发展,自身努力固然重要,但发展方向的正确决策同样必不可少。枞阳作为安徽的人口大县、历史文化名城,近些年来,在发展的地理方向上犹豫不决,丧失了不少机会。
一、向东
东向发展是安徽省一贯以来的发展总思路,因为东部沿海地区从目前来看仍然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。把枞阳合并到铜陵,同样是这个思路的体现。但是,正如昨天评论区的朋友所指出的,枞阳的东向发展,理解上出现了误区,以为东向发展就是去江苏浙江上海打工,这造就了枞阳庞大的“打工经济”,过年回枞阳,除了皖G,最多的就是苏E的车子。这就造成老百姓在江浙沪务工挣钱不少,枞阳地方财政实力却很差,地方经济没有工业龙头,缺乏竞争力。现在来看,枞阳合并到铜陵,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,况且铜陵的总量太小,目前来看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带动枞阳发展的作用。
长三角一体化
二、向西
枞阳西向发展的根据在于,枞阳在历史上与桐城本就是一家。长期以来的说法是:“桐城出名,枞阳出人”。枞阳分西乡、东乡,西乡尚文,东乡尚武,实际上这里的“西乡”指的是应该就是靠近桐城的几个乡镇。总体上来看,安庆市的大部分都位于枞阳以西。枞阳要与安庆协同发展,就必须选择西向拓展。但是,多年来,枞阳西向发展的动作不大,桐城文化牌并没有打好。如今区划调整,枞阳西向发展,需要安庆、铜陵、桐城三家协调,拿出新办法,祭出新招数。
桐城派代表人物
三、向南
向南发展主要是与池州联合。池州打的是什么牌?昨天评论区大家也都指出了,池州无非是生态环境、旅游休闲、佛教文化。向南发展,意味着枞阳融入“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”,加入“黄山-天柱山-九华山-太平湖”大旅游带。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枞阳在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方面的优势,认真地把浮山风景区办好。当然了,还要借助一点九华老爷的神威和运道(玩笑话)。
九华山
四、向北
向北发展实际上是要走一条政治路,主要用意是融入“合肥都市圈”。不可否认,合肥这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,家电、汽车、显示面板、集成电路等产业都做的不错,高铁建设解决了合肥长期以来交通边缘化的问题。由于庐江划给了合肥,现在枞阳与合肥也算是“邻居”了,这就为枞阳的北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。我觉得枞阳不要总是把眼睛盯着江浙那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要知道合肥目前是全国三大科技创新城之一(其他两个分别是上海张江和北京中关村),要多看看自己的省会在做什么。目前来看,全国各省省会的发展远远超过所谓计划单列市,省会的政治资源非常重要,这一点枞阳应该把握住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总的来说,枞阳目前在东南西北几个方向上都具有发展机会,关键就在于正确决策,下定决心主攻某一个或两个方向。东、西、南、北,既可以说是左右为难、上下纠结,也可以是左右逢源、上下求索。这就好像我2001年读大学,当时纠结着去南京还是去武汉(不想离家太远),最后选择了去武大。后来继续求学深造,又在南京发展多年,2017年又回到武大任教。我经常开玩笑说,我就是个典型的枞阳人,总在犹豫:应该走向何方?也许,也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。
我的母校——枞阳中学
今年疫情管控,留在武汉,没能回枞阳老家过年,就以这三篇系列文章,为故乡加油鼓劲吧!也借此向父老乡亲们问好,愿大枞阳的明天更加灿烂。
周绍东 2021年2月16日于武昌珞珈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