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,义安区西联镇充分发挥91.4公里河道、1.08万亩水面优势,突出活水兴水,挖掘水元素,做足水文章,着力打造“梦里水乡、生态西联”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一是水规划向精定位按照宏观精准定位、微观精准施策,努力以高水平的水...
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,义安区西联镇充分发挥91.4公里河道、1.08万亩水面优势,突出活水兴水,挖掘水元素,做足水文章,着力打造“梦里水乡、生态西联”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按照宏观精准定位、微观精准施策,努力以高水平的水系规划引领高质量的水系建设。坚持以水为基,科学确定“梦里水乡、生态西联”发展定位,委托编制“水系建设发展规划、水产业发展规划、水环境治理发展规划”等水专题规划。同时,将水系建设纳入美丽乡村整体发展规划,推动实现治水与宜居、护水与宜业、亲水与宜游有机结合。完成老观圩、全保圩泵站应急改造、万丰圩水毁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,点对点提升防洪抗旱防御能力和水平。
减问题。抓好污水处理,建成大型污水处理厂2座、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22座,受益人口惠及2000余户居民。抓好垃圾处理,按照“户集中、村收集、镇处理”生活垃圾处理模式,累计配置垃圾桶1.1万个、保洁车、垃圾清运车138辆,聘用保洁员138人,配备建设垃圾中转站、垃圾屋185座。率先在钱湾村、犁桥村及政府驻地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,广泛宣传垃圾分类、为城市减负。同时,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,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承包给保洁公司,提高收集率、清运率、处理率,实现了卫生保洁和降低成本“双赢”。
加品质。累计约投入1.6亿元资金,高标准建成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20个、特色自然村4个、市级中心村8个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18个、综合示范带5条。其中省级中心村建成数占全市总数的1/8,占区级总数的1/4,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地位日益巩固。全面完成5238户改厕任务,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全覆盖。犁桥村获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
乘责任。全面落实“环长制”“河长制”,设立环长13名、专项监督长31名、环保督察员104名、河长29名,按照“一个框架、一套机制、一个网格”工作思路,聚焦生活污水、黑臭水体、长江岸线重要水域河流等重点领域,严格压实工作责任。全面提升河道水质,高质完成红旗河治理、湖心河清淤、顺安河省级示范河道创建等主干河道整治工作,水乡生态明显改善。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,拆解“三无”船舶41艘,设立专职护渔员4名,坚决保护长江(西联段)水域生态环境。
坚持因水而生、以水兴镇,盘活水资源,升级水经济。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做足“优质水稻、水生蔬菜、水产养殖、花卉苗木”四大主导产业文章。目前已形成4万亩优质专用稻生产基地、1.2万亩水生蔬菜、1.08万亩水产养殖水面和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。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升级,完善“公司+农户”产业模式,实现“扶持一个龙头、壮大一个产业、致富一方百姓”。目前全镇省级龙头企业5家、市级龙头企业21家,家庭农场70家,其中示范家庭农场21家。全镇种养殖规模在100亩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0多户。致力推动特色产品品质升级,擦亮地理品牌,太平烧饼、太平臭干、汀洲大豆、再兴圩萝卜、三义村的荸荠和菱角、兴桥村的茭白等已成为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拳头产品,种养结合的东西湖龟鳖、淡水鱼、小龙虾等年产值达1.5亿元。积极探索“农业+”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、生态农业等,延长产业链,提升附加值,目前全镇“农家乐”已发展40多家。
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,发挥地理优势,着力打造西联万亩荷园,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荷花文化旅游节。深入融合水乡文化与徽派文化,借力乡贤资源,引进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犁桥水镇项目,充分展示了古老的铜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西联“万亩荷园-犁桥水镇-铜陵县委敌后联络站-中共铜陵特支展览馆”获评安徽省十大旅游路线。水乡成了周边居民节假日的好去处,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65余万人次。深入结合乡村振兴,创造性实施“艺术振兴乡村”工程,在犁桥中心村建成“水乡文化”展示馆,连续成功举办两届“中国·铜陵田园艺术季”活动,艺术家驻村创作文化墙绘作品30余幅、设计和展出雕塑作品20余个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央媒集中关注点赞,在美丽乡村建设与优秀文化传承中激活水乡元素、人文魅力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,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引领社会风尚,入选“中国好人榜”2人、“铜陵好人榜”8人,评选“十星级文明户”“最美家庭”等230余户。西联镇蝉联第五届“安徽省文明村镇”。(查雅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