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导读老早底,上海市区不光是全上海的主角,甚至是全国的聚光灯。南京路、静安寺、大世界、淮海路、天山、西宫、提篮桥、杨树浦、老北站等等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。但到了今天,除了南京路、静安寺等少数地方升级转型,其他地方不是落幕就是冷清,上海市区大...
导读
老早底,上海市区不光是全上海的主角,甚至是全国的聚光灯。南京路、静安寺、大世界、淮海路、天山、西宫、提篮桥、杨树浦、老北站等等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。但到了今天,除了南京路、静安寺等少数地方升级转型,其他地方不是落幕就是冷清,上海市区大放异彩的时代,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。
拆迁导出人口
市区很多区域都被改造,而人口被大量迁徙至周康、曹路、惠南、浦江镇、金汇、泗泾、松江南、嘉定西、顾村等地。传统意义上市区,到了晚上连个路人都很难遇见,大批改造的区域成为高档社区,建了不少高档商场。
导入新移民
就在老一辈上海人被导入五大新城,六大动迁基地的时候,新的移民也在被导入。
和老上海喜欢住市区不同,新上海人往往更喜欢郊区新房。浦东、嘉定、闵行,这几个经济强人口足的区,就是靠一批又一批新上海人,不断的建设不断的扩展,最后形成聚集效应,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。
90年代的蓝印户口,21世纪初的一城九镇,到现在的五大新城。上海不遗余力扶持、引导更多人口进入郊区、建设郊区。
市区的沉寂
在郊区如火如荼的时候,传统意义上的市区却举步维艰。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但不可否认的是,市区开发高潮早已过去,将来重点开发对象是五大新城、两翼齐飞、东进战略。
在市区街头,除了商务区、旅游区,大部分和90年代一样变化很少,这对那些喜欢老上海风情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件美事,但对城市发展来说则过于缓慢。
在一个夜晚,我到一家虹口区面馆吃面,这里的菜单和十几年前一样,除了价格涨幅看不出有什么区别。而这里食客也都是老邻居、老客人,他们甚至都有自己的专属座位,不用开口服务员就知道他们要吃什么。“老规矩,来啦!”,很多上海人就这样日复一日的,在老城区里这样悠然自得的生活。
郊区暴涨
就在老城区怀念过去的同时,上海郊区开始快速生长,身价也水涨船高。
10几年前,1套市区老房子换几套郊区房是笃笃定定。几年前,市区老房子换到郊区钱还会有结余。而现在,1套换1套已经不行了,需要贷款才能换到!
郊区房子价格,老上海已经完全看不懂了。外环外的唐镇,卖到了6、7万,前滩的二手房卖到20万,浦江浦锦街道的商品房,8万多的价格!甚至奉贤上海之鱼的房子,动不动五百万六百万
风格迥异的社区
在郊区,自住比例较高,配套更完善,消费能力更强,进而形成新城,聚集起人气。
而在很多老城区,大部分都是垂垂老矣的老人,他们中大部分都为上海建设出工出力,然而现在却有些跟不上时代了。智能手机不会用,用也是前教后忘记。
老上海的倔强
尽管市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尽管郊区发展如火如荼。
但在老上海眼里,仍然对住在市区有最后的倔强。有条件的是买商品房,条件一般的,住在外环附近,离市区虽然有点远,但生活圈子还能搭上一点市区的边缘
或许在新上海人眼里,五大新城明显超越了老市区,在GDP的意义上确实如此。但人活着不是光看GDP的,人文、情怀、归属感等等。老一辈上海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一样,明知道市区已经老去,但还是割舍不下那份几十年的情怀,让他离开熟悉的街道和环境,去远郊,去金山,去崇明,那份属于他的记忆将会消失